2013年2月10日 星期日

分享一個針灸治療牙痛的病例

最近的一個病患,大約60幾歲的阿姨,來找我針灸,主訴是牙痛。
牙痛來尋求針灸治療的其實不算多,不過印象中,也曾遇過幾次。
這位阿姨其實有看過牙醫了,也吃了牙醫開的止痛藥,但因為我沒看到藥袋,所以不清楚詳細的藥品內容。總之,吃了幾包藥還是很痛,痛到不能睡,張口就痛。看了一下外觀,右臉下方明顯腫了起來,觸摸微熱感。根據這位阿姨說,牙醫說裡面有化膿了,不過距離她下次牙科回診還要幾天,所以她希望先針灸讓她能比較舒服些。
於是,我選了對側手部的二間和合谷,先針;然後再針局部翳風、風池、下關、頰車和迎香。
過了幾天,阿姨回診了,跟我說效果很好,她跟她的牙醫說,牙醫還很不以為然。
這個病例,因為合併西藥治療,所以,嚴格來說,不能完全確定針灸的療效有多少,不過針灸治療牙痛,歷來記載也有不少,畢竟古代沒有牙醫啊,所以牙科的問題,不管針灸或中藥的治療,經過歷史的驗證,我想還是可參考的。

(下面這段無可避免要用比較中醫的語言,實在看不下去,請記得這幾個字--「針灸可以舒緩牙痛」,這樣就好了,謝謝!還有幾個穴位圖,可以看一下。)

來分析一下治療的思維吧!

1、急性下牙痛,伴隨腫脹微熱,判斷屬「熱證」,因此選用「二間」。
「二間穴」是大腸經的「滎穴」,「滎主身熱」,因此熱證一般可用滎穴來清熱。再來,下牙又屬大腸經所過,所以「二間」絕對是不二人選。

2、配合同樣是大腸經的「合谷」,一方面是「倒馬針」的想法(選用同一條經絡附近的二穴,可加強療效--這個意思像是翹翹板的一邊坐兩個人比坐一個人下壓的力量更強);另一方面,《四穴總歌》提到:面口合谷收。凡是頭面部的問題,治療上都可考慮合谷。
二間、合谷兩穴配合可疏散面口風熱。

3、局部用穴,「風池」,足少陽膽經,用來祛風解表,五官疾病都可使用。

4、局部用穴,「翳風」,手少陽三焦經,同樣有祛風效果。
風池和翳風分別屬手足少陽經,共同使用來處理人體側面上部風邪。

5、局部用穴,「下關」,足陽明胃經,清解陽明熱盛。且此穴剛好位在顳頜關節處,張口有問題者都可考慮使用。

6、局部用穴,「頰車」,足陽明胃經,治療口腔和面部疾病。

7、局部用穴,「迎香」,手陽明大腸經,手足陽明經在此交會。

急性牙痛一般屬陽明熱盛,風火相搧。因此在局部取穴,選取陽明經下關、頰車和迎香,共同清解陽明熱證,同時也有「圍刺」的概念在。配合風池、翳風,祛風解表。對側二間、合谷加強疏散風熱。
說明一下,健側遠處穴位先針,患側局部穴位後針是為「牽引針法」的概念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