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

針灸如何治療酸痛

常常有病人問:針灸到底有什麼功用?
因為來求診做針灸治療的病患很多都是酸痛的問題,所以我就以酸痛問題的治療角度來做簡單說明。

中醫認為「不通則痛」,意思是說氣或血不能通暢,就會產生疼痛。

剛提到「氣血」,氣血是什麼?簡單的說,血提供人體滋養,同時也帶走細胞廢物,而氣則是推動人體的力量,所以血的推動當然也需要靠氣。

正常情況下,氣血在人體每個部位裡裡外外、上上下下運行流動,滋養每個細胞、器官、肌肉、關節、當然也包括骨頭。當氣血運行不順暢,造成某些地方無法得到滋養,或廢物無法順利排除,這時人體的警報器會響起,而產生酸或痛的感覺。

至於為何氣血不能通暢,原因有很多,包括中醫說的「濕」、「寒」、「瘀」、「熱」、「虛」、「風」或「外傷」等等...。

舉例來說,好比家用水管吧,分布到每個人家裡,提供每個家庭每個人使用。水管是水通行的道路,正常的水管暢通無阻,但我們試著想像以下情況:
1、有一天水管流的水太黏稠了(濕)
2、或氣溫太低結凍了(寒)
3、或有小石頭在水中(瘀)
4、或水壓增加了突然水大量滾滾而來(熱)
5、或根本沒什麼水(陰虛、血虛)
6、或水壓不足,水流得太慢了(陽虛、氣虛)
7、或是有外力壓迫干擾水管(風)
8、或水管挖斷、撞斷了(外傷閃挫)

上面這些情形就可能造成水管不通,這時可能就會有某個家庭沒水可用,那麼他可能就會打電話跟水公司抗議一下。

同樣的,氣血不通在人體的反應,則是身體的警鈴響起,產生酸或痛的感覺。

在臨床治療上,通常「濕」、「寒」、「瘀」引起的酸痛,如果去按壓疼痛區域,往往會在相關穴位或經絡找到異常點或異常區塊。最常摸到的是緊繃或結成一團的感覺,明顯的話,從外觀也可以看得出來有腫脹感。有的時候就出現在疼痛區域周圍,有的時候會在相關的經絡或穴位上,這也就是不通、塞住的地方。
通常,當觸摸到這些異常的感覺時,也是可以考慮下針的區域。

如果是因為「熱」,比如說突然扭傷、撞傷造成急性發炎,這時比較不建議直接在受傷部位針灸,通常可由傷處前端、後端,或更遠處來施針,以疏解不通暢的氣血。

如果是因為「虛」,則局部肌肉可能摸起來或看起來較軟弱無力,嚴重的甚至痿縮,這時可用針來補益氣血,常用補益的穴位有足三里、腎俞、三陰交、太溪、復溜等等...,同時局部痿弱區域也可施針或灸來引導氣血運行。

若是「風邪」入侵,干擾氣血運行,這時身體會出現一個往外對抗的能量,表現在脈象,則出現浮脈。在針灸治療上選用疏風解表的穴位,如風池、合谷、曲池、尺澤等等,配合內服用藥效果更好。

如果因為外傷閃挫,導致氣血運行中阻,可以選取傷處前端、後端,或更遠處來施針,以引導氣血的接續。

大致上,除了急性發炎的紅腫熱痛,和外傷閃挫的瘀青出血,需要考慮在其他部位施針外,大部份酸痛區域都可針灸。
如果怕針的人,用手輕輕的按摩,在症狀不嚴重的情況下,有時也會有功效,但若是急性發炎的紅腫熱痛,切勿直接在痛處按摩,免得疼痛更厲害。

總而言之,針灸的目的是藉由針或灸來幫助不通的氣血恢復暢通,一次兩次疏通下來,慢慢的,塞住的氣血會越來越能通行。氣血不足的,配合藥物調理,或生活起居的調整,漸漸的,氣血較為順暢後,酸痛不舒服的感覺就可以逐漸減輕。

不過,就如同剛剛提到的,氣血不通有很多原因,有時跟生活習慣的積累有關,那麼,就要找出源頭,想辦法去改變它,這樣才有辦法根本解決。有時,配合內服中藥調整氣血也是會有相當幫助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